拓展訓練作為一個舶來品,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已經生根發芽開枝散葉將近二十年了,鄙人視野狹小,未曾到國外去學習過拓展訓練,做為拓展培訓來說,我也是一個半路出家,今天就憑借感覺,和各位侃一侃拓展培訓的發展方向。
方向一:由培訓體驗相結合轉為真正的體驗。經常和同時講一句話,拓展訓練的經典就經典在于項目的設置。一個好的項目,參與者如果全程去參與,那么必將有所收獲。體驗到了就是體驗到了,沒有體驗到就是沒體驗到。不是一個項目結束之后,拓展教練講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拓展訓練以誰的培訓師能講,誰的培訓師講的好做為一個最終的歸宿的話,那么拓展訓練還不如內訓,內訓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可以借助很多在戶外不能借助的東西,而戶外拓展,因為受到戶外的限制,那么這個無疑是個短處。那么何必用自己的短處去和內訓的長處去拼呢?如果這樣那就太二了。所以,拓展訓練的第一個方向,應該是由小型的零散的相對獨立的小項目向大型的集中的項目去轉換。近年來流行的沙盤課程就體現到了這一點。一個主題的活動,若干個課時,結束之后大家能夠回味無窮,并大有收獲。
按照這個思路想下去,如何才能體驗到農民辛苦?很簡單,花半個月的時間去和農民干農活就可以了。而不是去看一些紀錄片或者去走訪一些農民。如何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去貧困山區走走,看看他們怎么生活,再想想你能夠做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去聽某個人的感人報告會。如何學會感恩呢?那么就是去體驗被幫助的感覺。如何學會孝順?養兒才知父母恩,自己去養一個小孩你就會體會到。而不是去做一些哭哭啼啼的項目,像什么生命之旅啊,領袖的風采什么的?當然了并不是說這些項目不好。只能說現場感覺很好,結果還是該咋地咋地。我們經常說我們的項目會模擬一些工作中生活中的場景,可是模擬的相似度可能只達到兩三層。其實真正的實踐才是最好的體驗。所以第一個方向是用心去體驗平凡的生活。
方向二:走向戶外,回歸自然。娛樂放松為主,前提是有一個共同的群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開始越來越多的追求戶外帶來是享受。所以近十多年,我們的旅游業發展的速度是相當的快。尤其是像什么車友會啊,驢友團啊,戶外群啊等等。
當然現階段讓企業買單去做這個事情還是很困難的,因為企業越來越難做,老板的心思是最好一次拓展能夠解決企業所有的問題,然后回去之后員工就開始玩命的干活,不求回報,溝通順暢,執行到位什么的。現在的事業單位和國企,也是拓展的主要客戶群,逢春秋兩季,會策劃戶外活動,三天的行程,一天拓展,兩天旅游。其實這個市場不是拓展的市場,為什么會走拓展公司呢,原因是可以開培訓費的發票,可以報銷。真正吸引他們的還是戶外。所以在這個方面,拓展是沾了旅游的光。
方向三:擺脫基地和器材。現在流行的拓展項目,常用的也有那么百八十個,都是依托拓展器械,比如背摔臺,高空架什么的,或者一些場地器械等等。這就有一個限制,要么你到我的基地去,否則很多項目無法進行。所以現階段,衡量一家拓展培訓公司的標準無非就是誰的專有基地多。未來的拓展,如果能夠擺脫基地和天氣的束縛,那么上升的空間會很大。可以做到隨時隨地,邊走邊看,邊學邊悟。常規項目中的驛站傳書就是個非常有生命力的項目,一張紙,一只筆,隨時隨地可以做。
方向四:主題體驗將替代項目體驗。以企業文化為導向的主題活動。以大型背景為主題的活動,比如三國爭霸這類。同樣是背摔,放在這里做感覺會不一樣,同樣是雷陣,可我放在了尋寶主題當中的一個關卡。同樣是旅游,我們可以做定向,即完成了團隊合作,又看了風景,同樣是探險,我們設置了尋寶環節,那么會增加很多的樂趣。
那么。一個優秀的拓展教練應該如何走向?以前聽說過一句話,一個優秀的拓展教練,可以在任何場地,空手完成一天的項目,而且參與度會非常的高。這個是我所追求的所認為的拓展教練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