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學習東西的方式都是由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而如果沒有一種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的情況下,是很難讓學生很快的把知識學到的,很多學生都是左耳進右耳出。這種學習方法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而參加過拓展訓練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很多東西,我們很輕易的就能記住了!
傳統的教育方式、學習方式是一種以灌輸中心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過程一味強調“接受學習”,強調應試的技巧,而缺少了個性、缺少了人文的關懷。
而拓展訓練是一種既符合傳統教育的規律,但又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思維和模式要求的全新的學習與教育方式,它是對傳統的學習方式的一種補充。現代的拓展訓練課程是由多個針對不同訓練目的的項目組成的,這些項目的使用按照不同的訓練目的進行排列組合,將不同類別、不同應用層次的項目穿插使用,在安排項目順序的時候,能夠做到循序漸進,因勢利導。它在項目的組成,課程的設計上充分的考慮了學習者的興趣、愛好、個性以及所缺失的一些東西,它主要是通過這些設計、實施,達到一個提高和改變的目的。
拓展訓練的課程安排上更符合教育學關于個體的主觀能動性是其身心發展的動力,從個體發展的各種可能變為現實這一意義來說,個體的活動是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一觀點;也更符合馬斯洛的,人的能動性是客觀環境不斷變化產生新的要求,新的客觀要求為人所接受就引起了人們的需求,這種需求包括了物質(生物)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理論;并且也更為靈活。所以拓展訓練在課程的安排原理上更能吸引學習者,也更能提高學習者的興趣。
拓展訓練根據個人的特點合理的安排、制定課程,不僅比傳統的教育方式更能吸引學習者,提高學習者的興趣,也更能培養學習者良好、健全的個性。比如:一個學習者,他在完成空中抓杠這一項目中,從開始的不敢、害怕到勇敢的跳出這一步,在他完成的同時,他也完成了一次戰勝自我、突破自我,也使自己得到了一次提升、一次飛躍;再比如拓展訓練的項目里面有著很多的有關于溝通方面的項目、課程,如破譯密碼,它是在看不見、不能說話的情況下根據自己所得到的信息與其他的學習者交流完成一個任務,通過項目、課程對學習者在溝通方面、與人交流方面等都得到了提高;拓展訓練主要的是培養學習者一種團隊的精神、一種與人溝通、與人相處的的方式,它更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它將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理論通過一種更直觀、更簡潔的方式表現出來,不僅是讓學習者學到知識,更是讓學習者直觀的體驗到知識,正如荀子所說:“知之不若行之”,王夫之,“知行相資以為用”等等,知就是知識,而行指的就是教育原則、學習的方式。
所以拓展訓練是一種個性化的教育,它充分的符合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可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因為它可以充分的考慮學習者的個性,在項目與課程的安排上它就更個性化,所以它可以培養學習者、參與者良好、健全的個性。它的項目、課程的選擇、安排在符合學習者個性、興趣和教育學、馬斯洛需求理論等的同時,它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這些達到改變、提高的目的。
總之,拓展訓練它是一種教育方式、一種學習方式、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
|